2018-11-09 19:15 作者:314127396 出处:未知
创新人才是多样化的,存在一些共性
我去年在以色列待了三周,调查了他们的创新行业。以色列的创新,就是好的科技成果,特别是好的想法,能够转化为产品,转化为更有效的管理和生产程序,这是他们定义的创新。我们的创新概念比较泛化,获得诺贝尔奖,写出好的论文,都是创新。从这个角度,创新人才应该是多样化的。培养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才,和培养从事技术转化工作的人才,肯定是不一样的。 我从事教育工作这些年,对于我们国家的创新人才,我认为有一些共性的方面,主要包括创新精神、创新意识、创新能力。 创新精神,首要的一点是勇于失败,能够承受挫折。现在的青年人,很多是独生子女,父母可能也是独生子女家长,老师可能也出生于独生子女家庭。挫折教育要和中国人口的结构结合起来。扑克之星 第二,要有胆气。创新创业者对人生未来的预期可能是不确定的,这种不确定往往会给年轻人带来一种恐慌。这时要有胆气走下去,要能在挫折中走下去,要在失败中走下去,要在跌倒中摸爬滚打,直至成功。 再接下来,就是大家都在强调的合作精神。在大学课本教育和专业教育中,如何把合作精神融合进去?这是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。
提高创新意识,要培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敏锐度
对于创新意识,在以色列有个说法“需求是创新之母”。除了大家过去常讲的好奇心,对未知的好奇和对已知的反思以外,我觉得创新意识还包括对需求的敏锐度。创新有时候就是窗户纸,其实一捅就破,但如果你没有敏锐度,就很难捅破。 今年7月份,我到爱尔兰阿斯隆理工学院,他们介绍了一个案例。很多年轻的家长带出生的孩子一起去亲近自然,但是每次给孩子喂奶,碗、罐、瓶都要不停消毒,所以车里还要带加热器或热水瓶,这就是一个需求。我们很多时候习以为常,觉得我带个热水瓶出门很正常嘛,没人去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,他们就有一个老师,想出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。其实技术很简单,我想我们学校也能做,就是把奶瓶、奶罐、奶嘴集成在一起,并用紫外线消毒,解决了年轻爸爸妈妈的问题。 再比如,为什么要到日本去买马桶盖?传统的马桶盖其实很容易生产的,但大家对它习以为常了。对高质量生活的敏锐度,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敏锐度,这是创新意识要培养的,对创新而言也是不可缺少的。 创新意识还包括,在人才培养中不能迷信专家。在创新过程中,没有一锤定音的专家之言,达到预期的效果、结果才是评判的标准。要让年轻人去探索,不迷信已有的知识,不迷信现有的成果。 此外,创新能力也是需要着重培养的。现在大学教育过度强调课程的知识教育、专业教育,实际上创新是一种综合能力。仅靠专业课程培养不出这样的人才,一定要有综合性的设计。麻省理工学院专门成立一个综合设计部,采用“新工程人才”的培养方式。他们在探索怎样把专业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。从学生一进校开始,他们就带几组学生参与综合设计的项目。要把一个科技成果或者一个新的思想转化成产品,一定包含了设计、融资、法律、生产环节等各个方面,不是一两门专业课程能够学完的,他要学法律、学管理、学融资、学市场的规则,还要学专业知识,大学四年学不完。所以只能就事论事,就某一个项目让学生自己去摸爬滚打,把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。这是一种知识成果转换的创新,让学生拥有综合能力和自主探索的能力,这是创新能力中最重要的方面。 |